近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曾润喜教授接受新华社采访,就“情绪经济”与AI情感消费的兴起发表观点,深入剖析年轻人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及行业发展趋势。报道广受关注,并被湖南日报、吉林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青海日报、山西日报、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情绪消费逐渐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热点。“年轻人所追求的‘情绪’,包含解压、松弛、疗愈,也需要热血、真诚、陪伴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曾润喜表示,这些虚拟服务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丰富了体验感。无论是“解压”“松弛”“疗愈”,还是“热血”“真诚”“陪伴”,情绪价值正成为驱动消费的重要因素。
随着“情绪经济”的发展,虚拟服务如“AI心理陪伴师”“AI情感咨询师”等逐渐走红,被网友称为“电子闺蜜”“电子伴侣”。这些服务因便捷性和私密性受到欢迎,如何对情绪消费产品和服务这一新兴业态进行有效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也引起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