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存档 > 原实习实践 > 正文

上游新闻 硕士生罗俊杰的实习作品

发布:2018-11-03  来源:本站作者:本站  阅读:
  • 羊村成员罗俊杰在上游新闻实习,以下是实习作品:

     

    【在行动】科技帮扶二十载 西南大学“科服果农”服务队助推“柑桔技术看忠县”


    上游新闻

    记者:杨幸玥;实习生:罗俊杰

    版面信息:网络版稿件,发表日期为2018年7月23日

    文章链接:https://www.cqcb.com/hot/2018-07-23/977650_pc.html

     

    正文:

    “半城山水满城桔,一州忠义九州魂”。一句诗展现出忠县一江碧水、两岸桔香的恢宏场景,其中的“忠”字,既造就了忠县柑桔的“忠橙”品牌,也代表了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科技工作者在这片热土上开展科技帮扶的“忠情”。

    近日,一支由西南大学柑桔病虫防治专家冉春、栽培专家淳长品带领15名研究生组成的“科服果农”服务队,正冒着接近40度的高温,在忠县新立镇开展科技帮扶活动,指导当地果农做好当季果园管理。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西南大学的这支队伍,不仅这个夏天扎在忠县乡村,早在1992年,他们就已经与忠县的桔柑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记者为你带来他们用科学技术振兴美丽乡村的那些事。


    服务队每年来多次 科技助推忠县发展

    听说科服果农服务队的师生们来了,忠县新立镇当地许多果都赶了过去,向专家请教近期果园管理技术要领。“现在正是施用壮果促稍肥的关键时期,在抹除零星抽发的晚夏梢同时,要在7月底8月初统一放秋梢,秋梢是明年的最好结果母枝,放秋梢时一定要防控好潜叶蛾的危害。”淳长品在了解了他的果园现状后,立刻交代了夏季高温季节果园管理的重点。

    对于忠县当地一些常见的柑桔病虫害,柑桔研究所已经有一种更加有效并且绿色环保的防治办法——抗药性捕食螨。近年来,冉春研究员正带领团队成员在忠县大力推广常见柑桔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帮助当地果农培训如何正确使用抗药性捕食螨。“农药并非越毒越好,也并非施用越多越好,关键还在于对症科学施药。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当施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还需要加强用药安全教育,这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忠县柑桔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来自柑桔研究所的科技支撑,从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果园规划、栽培管理、商品化处理与柑桔深加工,处处都有他们的帮助。” 忠县果业局局长熊长春说,柑桔研究所的师生们每年都要过来十余次,有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帮扶,实现了这座城市“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华丽蜕变,使忠县成为重庆柑桔产业的核心区、全国柑桔技术的示范区,帮助忠县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之路。


    柑桔技术看忠县 少不了西南大学的努力

    这份“忠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施格兰柑桔产业化项目在忠县落户。1992年,美国施格兰公司董事长博富文先生在和我国一位政府官员共进早餐时,萌发了在中国生产橙汁的念头。此后,美国公司便与柑桔研究所的相关专家一道遍寻适合橙汁加工原料生产的基地,先后六次深入三峡库区十多个区县详细考察,其中三次考察了忠县。考察认为:“忠县建立优质商品果基地完全可行,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发展柑桔生态最适宜区”。1997年11月,施格兰柑桔项目在忠县新立镇正式启动,专程从美国赶到忠县的博富文先生亲手栽下了第一棵柑桔树。

    施格兰项目建设定位为发展橙汁加工业,重点推广哈姆林、早金、特罗维塔、凤梨、奥林达、德尔塔等甜橙品种,以保证橙汁加工。在柑桔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下,项目采用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柑桔种植技术,包括工厂化容器苗技术培育优质无毒嫁接壮苗,苗木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快。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建园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园投产期,大幅度提高果园产量。一年定植、两年试花挂果、三年正式投产的果园建设周期颠覆了传统的柑桔种植理念,在全国柑桔产区迅速赢得了“柑桔规模看赣南,柑桔技术看忠县”的美誉。


    早年打过工跑过运输 柑橘让他种出好生活

    忠县柑桔种植历史悠久,以前大多是农民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供自家食用为主,施格兰项目的落地开启了忠县柑桔产业化发展的新篇章。当地果农伯志油的柑桔种植也开始于施格兰柑桔产业化项目。他早年打过工、跑过运输,但都没能发家致富。1996年,柑桔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将试种成功的塔罗科血橙新系引入到忠县等地推广,少数敢于尝鲜的柑桔果农开沟筑园小面积栽种,率先开始了优质血橙的商品化生产。伯志油至今都还能回想起当初对乡亲们栽种这一柑桔新品种的疑虑,他很难相信这一名字拗口的柑桔品种能够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施格兰项目启动后,伯志油听到了不少关于柑桔新品种的介绍,决定不再错过这一波柑桔产业化发展机会。2000年,他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利用自己家的承包地种植了近10亩“奥林达”甜橙,三年后实现丰产,年产甜橙14吨。按照每吨1400元的收购价,每年有近两万元揣进伯志油的腰包。

    2012年前后,国内柑桔消费市场发生变化,以杂柑为代表的一批名优柑桔鲜品受到市场追捧,市场需求旺盛。眼看着周边地区的其他果农逐渐发家致富,伯志油心里也十分着急。“虽然甜橙有加工厂收购,但收购价格较低,一斤果才7毛钱左右;‘奥林达’果实较小、口感不佳,拿到市场上作鲜果销售又十分困难。所以一年辛苦到头也赚不了钱,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看着身边的果农纷纷选择砍树或撂荒,伯志油选择了继续坚持。“现在看来光靠坚持也没用,没有品种优势再坚持也没有出路。后来还是依靠柑桔研究所专家指导的高接换种技术,将“奥林达”更换为“春见”、“不知火”和“沃柑”等新品种,田间收购价能到5元一斤,我这500多棵柑桔树从‘要命树’变成了‘摇钱树’,仅沃柑一个品种一年都能销售20万。”

    在柑桔研究所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动下,忠县的不少柑桔种植业主和果农对柑桔园进行了高接换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高换鲜食柑桔面积达到10万余亩,实现了全县柑桔种植品种的多元化,有效提升了果农的种植效益。




    用脚步丈量母城玩挖掘记忆 重庆要“网红”更要文化

    上游新闻

    记者:杨幸玥;实习记者:罗俊杰

    版面信息:网络稿件,发表日期为2018年6月16日

    文章链接:http://www.cqcb.com/hot/2018-06-16/903429_pc.html

     

    正文:

    古巴渝十二景是哪些?渝城第一山在哪里?“沧白路”因何得名?16日,端午假期的第一天,百余人齐聚重庆渝中区,开展了以“寻找母城记忆,饱览魅力重庆”为主题的重庆母城探寻活动。

    他们的宗旨是,在重庆正飞快成为“网红”城市的当下,要深入挖掘重庆母城记忆,要“网红”,更要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城市文化内涵。


    用脚步丈量山城记忆

    早上八点五十,百余人准时在较场口轻轨站集合,开始了约5公里的探访之旅。“今天带大家认识的都是重庆渝中区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步游负责人、网友@生歌 介绍道,此次将带领母城文化爱好者寻找超过20个位于渝中各处的历史遗迹,包括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罗汉寺、洪崖洞、长江索道等。

    “洪崖门下去就是洪崖洞……”、“以前这条街叫炮台街,为什么叫炮台街……”,到达重庆网红地点洪崖洞时,领队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洪崖洞的历史,这仿佛为大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只知道这里非常火,但是完全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历史故事”,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网友@黄佳佳 同学表示,作为外地来渝上学的学生,自己对于重庆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但一直苦于没有渠道去真正了解,通过这次徒步旅行,自己对于重庆的城市历史更为深刻了。

    一路上,随行志愿者们也通过镜头记录下了关于重庆的历史风貌,当到达长江索道底部时,领队提醒大家往上看,此时一辆索道缆车刚好经过,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捕捉下这一时刻,伴随着不约而同的欢呼声,现场十分热闹。

    中午十二点,活动在东水门大桥结束,“真的非常开心,找回了许多小时候的记忆”,尽管已经徒步行走了近三个小时,但是家住较场口的张阿姨表示“一点都不累”。


    保护母城文化 民间在行动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组织此次城市徒步活动的“重庆母城记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间组织。该组织是重庆母城文化保护与传承志愿者(筹)旗下一个以倡导人们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以助推城市发展为宗旨,集文化、休闲、健身的公益文化平台。

    目前,其相关微信群已经汇集了1300多名重庆母城文化保护与传承志愿者。

    3年来,先后有“老重庆”、在渝大学生、在渝工作的外地人、外国人及政府机关、学校、公检法、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近500千人走进了“寻找母城记忆”公益文化活动,通过揭开深藏在重庆背街小巷那一处又一处“母城记忆”的神秘面纱,大家领略到重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红岩精神等城市文化魅力,从而对重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进程中的根脉和灵魂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以不同形式将与中国命运和欧州文明息息相关的"抗战文化”、“ 抗蒙文化”等"重庆母城记忆"传播到全国,传播到世界。

    “在重庆,若没走进母城记忆,等于没来过重庆”,这是许多"老重庆"和在渝大学生、在渝外地人、外国人参加"母城步游"活动后的感慨,谈起活动组织的效果,@生歌 表示,通过一次次的寻访活动,关于重庆母城的历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共鸣。


    网红重庆 更要留住文化

    凭借独特的地形、地貌,重庆以“5D魔幻城市”的标签彻底火了,成为人们眼里的“网红”旅游城市,而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更是汇聚了包括轻轨二号线李子坝站、洪崖洞、长江索道、鹅岭二厂、魁星楼、解放碑、朝天门等在内的一大批热门景点。

    就在重庆成为网红城市的同时,不少老重庆人也表示出了隐隐的担忧,“它(渝中区)隐藏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这些道路随着时光渐渐消逝,消失或是埋没了。而我们今天走在那些林立的高楼下的小巷,基本没了感受,现在,一些城市因此都想方没法划一块保留区,保留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保护历史风貌。”,李先生已经在渝中区生活了超过五十个年头,可以说是一名地道的老重庆,在探访活动结束后,他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城市,要"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也与“重庆母城记忆”组织的理念不谋而合。“重庆现在确实越来越火了,很多人都来这里旅游,但我们希望这些游客看到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更能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 “重庆母城记忆”负责人@生歌 对记者表示,所以我们要努力去维护住这些文化。

    “重庆主城渝中区,人称‘渝中半岛’,作为母城,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遍布历史遗跡。所谓三千年江洲府,八百年重庆城,一百年解放碑,巴渝文化,抗蒙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岩精神均在此发源。那些我们曾在母城无数次经过,但却还不知它真正历史背景的地方,正是在这些民间组织和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让大众一点一滴的深切感悟和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热衷于发掘重庆城市文化的谢川说道。




    世界杯来了!大学城店家发展“夜经济”吸引学生球迷

     

    上游新闻

    记者:杨幸玥;实习记者:罗俊杰

    版面信息:网络稿件,发表日期为2018年6月14日

    文章链接:http://www.cqcb.com/hot/2018-06-14/900047_pc.html

     

    正文:

    今(14日)晚,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就要在俄罗斯开幕啦!这是全世界球迷的盛会。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解,重庆大学城的学生球迷兴致格外高涨。为了迎接世界杯,大学城熙街的众多商家纷纷抓紧机会各出花招,打出众多花样吸引附近的学生前来看球消费。


    大屏幕直播少不了 环境氛围最重要

    上游新闻记者在重庆大学城熙街看到,今天晚上世界杯开赛在即,几乎所有商家都挂上了世界杯各国小国旗,店内摆放许多跟世界杯有关的周边以及布置,甚至还有商家直接把“足球”挂在了店门口,以招徕顾客。

    这会儿的大学城熙街,让人隔着屏幕都能轻易感受到世界杯带来的火热和激情。

    商家“我让鸭脑壳飞”工作人员正在小花园里布置世界杯彩旗,对方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世界杯期间,学生娃娃看球聚会的场所,除了馆子味道要好,现场布置也非常重要。“我们询问了很多来吃饭的学生球迷,大家都很重视这种聚在一起的氛围,所以你看到大学城这些店家,一个比一个拼布置,就是图一个氛围!”


    送啤酒、幸运抽奖 助力世界杯经济

    环境氛围打造好了,搭乘“夜经济”快车的商家们当然也想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学生球迷消费。

    餐饮“熙客”在店门口打出抽奖广告“激情世界杯,畅饮得大奖”,只要是球迷来看世界杯,购买一定数量的啤酒,就能得到一次抽奖机会,奖品从水果拼盘到小龙虾不等。

    “熙王府”海鲜自助火锅也打出标语“欢聚俄罗斯,为世界举杯”,据了解,该餐馆也将在世界杯期间开展关于啤酒的促销活动。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生吴越是个资深球迷,他今晚和同学约好,要来熙街露天大排档看世界杯。“我首先会选择味道好的馆子,然后就看促销力度了。还有,啤酒配世界杯,简直是绝配,所以也会倾向于啤酒促销力度大的馆子。”


    美食节聚头 店主希望借世界杯走俏

    除了商家各自为阵、迎合世界杯搞的种种“夜经济”,大学城熙街还统一组织了“一起玩嗨世界杯”美食节,内蒙生态烤肉、大连火爆鱿鱼等数十家美食摊位齐聚大学城熙街广场,摊位中央,就是能够直播世界杯赛事的大屏幕,前来品尝美食的学生球迷可以一边品美食、一边和朋友畅聊,一边观看精彩纷呈的世界杯实况直播。

    在美食节上摆摊的烧烤摊主,大多数对上游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景:“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广场摆摊,希望能够借世界杯的‘火’,推广我们的店,让学生球迷都知道我们的东西好吃,也希望通过这次世界杯的‘夜经济’赚到钱。”


     

     

    萌娃暑期上T台练习模特步 有6岁孩子进入全国大赛决赛

     

    上游新闻

    记者:杨幸玥;实习记者:罗俊杰

    版面信息:网络稿件,发表日期为2018年7月26日

    文章链接:http://www.cqcb.com/hot/2018-07-26/984233_pc.html

     

    正文:

    暑假即将过半,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不少孩子也抓住假期的尾巴,“各显神通”过出多姿多彩的暑期生活。

    近日,上游新闻记者发现,暑假期间,不少萌娃化身小模特走上T台,既收获了才艺又充实了暑假生活。


    模特日常训练就是暑假日常

    模特训练、吉他、街舞,这个暑假,不到8岁的何开心每天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26日,何开心上完了今年暑假倒数第三节模特训练课程,此前他已经陆陆续续参加两年的模特培训了。

    每天早上七点多,何开心就起床了,吃完早饭之后便开始做二年级暑假作业,因为家离模特培训地比较远再加上担心堵车,大约九点,妈妈就要送何开心到位于较场口的培训机构上课了。上午十点半,模特课程准时开始,小模特们统一换上黑色T恤,练习时必须穿短裤,因为上课的燕子老师强调“需要看到腿,才能及时观察并且纠正动作”。

    一起学习的还有十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谈起日常的训练项目,何开心的妈妈李女士介绍,每天的训练课程较为固定,“靠墙站和摆手等基本功差不多练习30分钟,然后加上走步等进阶练习,每天差不多要练习一个半小时”,每天中午十二点,训练准时结束,何开心与妈妈回到家中,吃完午饭后只能休息一会,下午还要继续在家自行练习。

    与何开心日常训练相仿的还有他在模特培训班的同学张典艺,家住南岸区的她每天都由妈妈陪着到较场口上课,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下午回到家之后也会自行练习三十到四十分钟,而晚上,还有游泳课等着她。


    别看年龄小,他们早已是T台常客

    别看模特年纪小,但是他们早已经是T台上的常客。何开心妈妈介绍,自己孩子已经在不少的儿童模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其中有一些比赛更是拿了冠军,除此之外,还接拍过一些儿童广告。而6岁的张典艺尽管今年才第一次参加儿童模特比赛,但是也已经入围了中国童模精英赛决赛,目前正在为8月份即将到来的决赛做着紧张的准备。

    为了使孩子的训练更加有效果,两位妈妈都是全程陪伴,谈起孩子取得的成绩,家长们都表示,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努力。何开心的妈妈谈起孩子的训练过程表示,尽管自己的孩子对于模特训练十分感兴趣,但是训练过程总是枯燥的,特别是在基本功环节,动辄就是十几甚至几十分钟的靠墙站立,孩子有时候也难免出现畏难情绪,为了想办法让孩子能够坚持下来,李女士特意为孩子准备了爱看的动画片,孩子一边靠墙站着一边看动画片,为枯燥的训练增添了一些乐趣,同时当孩子抱怨的时候,自己也会耐心地鼓励孩子,为孩子加油打气。


    培养职业模特?家长:尊重孩子兴趣

    六岁时,何开心的妈妈李女士发现孩子“走路有点驼背还有点扭屁股”,作为一个男孩子来说,这实在太不阳刚了,这可急坏了两口子,在多方打听下,他们发现把孩子送去学模特或许能够有所帮助。

    果然,在进行了两期训练后,他们发现孩子此前的坏习惯都没有了,整个人也变得自信了。张典艺的妈妈表示,尽管自己是舞蹈科班出身,但并没有希望孩子一定要走艺术道路,最初送孩子来学习模特也是因为希望孩子的形体更好看一点。

    尽管两位家长送孩子来参加模特训练是基于不同的原因,但是共同的是孩子接触了模特之后都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坚持练习的根本原因。

    张典艺的妈妈王女士表示,自己此前曾要求孩子学习舞蹈,但是孩子“没有什么兴趣”,自己也并没有再强求,而是继续学习孩子最感兴趣的模特。谈起是否会将孩子往职业模特的方向培养,两位妈妈的态度都显得顺其自然,“孩子自己的爱好,就让她自己去走,如果确实适合这个方向,那就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

     

     

上一篇:衡阳报社 硕士生刘菁的实习作品     下一篇:《重庆商报》硕士生朱迪的实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