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阅读心得的书目是《科研道德与学风建设》,同学们重点围绕第三章谈了各自的心得,如下:
2014004 许羚仪
今日阅读了导师推荐的<科研道德与学风建设>一书,重点阅读了第三章“科研不端/不当行为”,颇有感触,在这里主要提出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关于“学术不当”行为的划分。
从整体看来,“科研不端行为”(即杜撰,篡改,剽窃等)毕竟还占少数,而不具备违法性的“科研不当”行为恐怕才是学术界的主要问题。虽然文中没有做出说明,然而笔者认为,“科研不当”行为与前一部分“科研不端”行为一样,存在着是否“主观故意”这一差别。例如“轻信研究数据”不存在主观故意,而“根据本能感觉排除本人认为不精确的观测或数据点”就存在这一问题。我认为在面对这两者的态度上也应当如同“学术不端”行为一样,在惩罚措施上进行划分。
第二点是关于目前“学术不当”现象猖獗的原因。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当代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如大部分在读的研究生或博士在对待“学术研究”这一工作时态度不够严谨。从我们研究生本身来说,近年来普遍的大学扩招,以及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让许多人误解了学历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也忽视了“研究”的目的与要求。我认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学术庄重感的衰退。至于后文提出的“如何防治科研活动中的不端/不当行为”里提到的“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这一点,我认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从根本来说,应当呼吁社会各界停止当下这种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使得年轻人们不再因为预期得到的利益勉强进行科学研究,从而真正筛选出有科研精神和科研热情的“年轻学者”。
2014010 魏冯
在我们身边,常常有少数人将科研不端归因于外部环境,认为他们只是不幸被当做靶子,其实是在潜意识认同科研不端是一种常态,更有甚者替被揭露的人开脱,是非不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对科研氛围持悲观态度,可能是并没有引起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也可能是评价体系的功利导向作祟。但不得不说,这种观念只会恶性循环,让学术成果沦为功名的附庸。
提到行业内的科研不端行为,印象最深刻是去年8月《国际新闻界》刊登的《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该刊认为,于艳茹的行为已构成严重抄袭,并将于艳茹论文抄袭情况公告于本刊网站,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随后,于艳茹被北大撤销博士学位,这一案例一度引发新华社、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回溯于艳茹抄袭事件,主要由于其直接翻译国外论文引起。根据我国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于艳茹的行为无疑属于“剽窃”——即将他人科研成果或论文全部或部分原样照抄,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欺诈行为。而此外,科研不端还有“杜撰”和“篡改”两大类。而科研不当是科研不端的前身,在做学术研究时,不少人可能会产生“改几个数据”、“剔除异常值”等想法,以使结果符合“预期”。但这种出于臆想的“预期”不符合科学精神,是对自己学术生命的浪费。
2014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报》发布的《教育调查:高校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一文中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42.25%的人经历过最严重的事件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相对于其他事件占比明显比较大;其次为“伪造、篡改数据或结论”与“骗取科研经费或学术荣誉”,占比分别为19.99%与16.44%;再其次为“一稿多投”与“没有”,占比分别为10.76%与10.26%。这意味着,科研不端行为的“受害率”不容小觑。
科研没有禁区,但也有道德底线。硕博研究生往往是学术的后备军,然而很多时候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总将全文抄袭等同于科研不端,在科研规范没有学好、连怎么走路都不会的情况下,就开始加大马力去发论文、评职称,难免会在人生道路上多摔几跤了。笔者认为,唯有自律和他律两两结合,不端之举才能根治。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重视科研教育,相关部门也需软硬结合。而在他律之外,笔头毕竟是自己的,在你决定公开发表时,便意味着挑起一份责任。
2015005 顿雨婷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这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我们要以身作则,切实的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与学风建设。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修养自律,杜绝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自己做好这些要求是,同时也要告诫身边的科研人员戒骄戒躁,勿贪图名利,扎扎实实做学问,坦坦正正过人生。
2015006 杨喜喜
谈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国内学者曾对本科、研究生、博士做出自己的理解,指出本科生入门、研究生登堂、及至博士方才入室。因此,与本科生简单学习书本上已有知识不同,研究生更侧重于探寻未知领域,强调经历四年的本科沉淀,登入学术殿堂,进行学术研究。在研究生学习中,德才兼备的标准是要始终坚持的。既要看才,也要看德,如果一个人光有点才而少德,很容易误入歧途,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
科研不端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杜撰、篡改、剽窃。相比之,科研不当则表现在不当使用数据,违反科学规则等方面。包括自己在内,许多研究生在写作论文时,极易出现对已有研究成果引用不当的情况,稍不注意,便有可能涉嫌抄袭,而这正属于学术不端的表现之一。这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应该具备自律意识,养成学术道德自觉,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礼记·大学》中讲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作为一名研究生,只有坚守正确的学术道德,具备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加强自我修养,才能达到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备,由此成为一名具有学术道德的研究生。
2015007 蒋欣欣
今年3月,英国BMC出版社撤回41篇中国学者论文;8月,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全部出自中国作者,这是学术界又一震惊的消息,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抄袭造假、学术乱伦、买卖论文等学术腐败在中国学界盛行,监督约束机制在权力和市场的扭曲下失效。为了多发一篇论文,为了多一项学术成果,上至名牌大学的院校领导、博导到普通高校的教师,都频频卷入类似事件,做出这种科研不端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学术工作者的公信力。而滋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却是多样的,如学术评审的不公正客观、教授队伍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官本位思想的滋生……
然而,学术研究本就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工作,通过学者的研究可以探索更多未知、已知领域的知识,可是学术不端的行为只会让知识停留在一个层面,会抹杀崇尚学术工作者的信心,更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我们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学术事业发展的后备军和新生军,也是保证科研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不能为了贪图一时之利,葬送自己的整个学术生涯和自身前途,要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学术造假虽然容易,承担后果却不容易,做研究就是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对科研的崇拜和敬畏,树立良好的科研品格,在科研中不断创造知识、服务社会。
2015008 陈燕超
仔细地阅读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我了解到要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并不如我之前以为的那样简单,很感谢导师能让我接触到这本大纲,让我在一开始就认识到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及其重要性。
科研工作者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创新的推动者,担负着诸多责任,所以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我们首要重视的问题。科研活动是一项特殊的社会活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实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下,科研工作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科学的发展。董院长说,研究生已经算是科研工作者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作为刚迈入科研大厦的新人,只有在第一天就扎根科学道德大地、扎根学风优良土壤,牢牢恪守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的基本规范,学术人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要坚决抵制科研不端/不当行为,严格自律;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坚守伦理底线;坚持科研中的各项规范。除此之外,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我还需严谨作风,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多读书,提高人文素养。
读罢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是多么不容易,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会尽全力向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的目标靠拢。
2015009 王琳
阅读完《科研道德与学风建设大纲》一书,自己对科研道德及学风有了初步的概念与了解。例如,科学研究中可能发生的主要问题,是科研不端行为和不当行为,而科研不端行为主要包括造假、篡改、剽窃三种,其影响十分严重且恶劣,而科研不当行为则主要是指在科研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虽不违法,但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合乎科学道德的特征。同时,科研道德败坏及学风不正问题,对于学者本人的声誉及国家科研建设都巨大重大的破坏性。
在科研道德及学风建设被不断受到重视的今天,科研道德及学风建设应作为每一个刚踏入科研领域的人的第一堂课,以此为每一个学者后面的科研学术生涯打下坚固的地基。尽管全世界科研道德败坏及学风不正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在我国尤为严重,但是,以自己的学术道德及学术良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拒腐防变,应该是每个学者最低的底线。
读者个人认为,要做到严守良好科研道德及学风,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学术信仰,即实现追求科学真理的乐趣,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其次,在科研道德上应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例如,我们可以从《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看到爱因斯坦崇高的道德观,从居里夫人身上看到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如此,我们的科学研究才能够离真理更近,我们的学术人生才更显厚度。